来源:雪球App,作者: 网叔点财,(https://xueqiu.com/4585619621/195723085)
一.基金很赚钱,指数基金也很赚钱回顾过去数十年,基金作为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理财产品。收益非常漂亮。
华夏大盘精选2004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涨了41.3879倍了。
嘉实增长基金,2003年成立,到现在增长倍数也达到了28.9743倍。
其他成立以来翻10倍的基金也很多。
(数据来源:Wind/整理区间:基金成立日-2021/08/25)
上面这些基金,平均年化收益可做到24.57%+,收益率跑赢了过去10几年坊间津津乐道“北上广永远涨”的房子。上面讲的主要是主动基金,择时和选股相对复杂一点。
PS:网叔这篇会着重讲解指数基金。至于主动型基金,收益与基金经理的能力挂钩,由于国内基金经理职位变动频繁,最终的投资效果会受到影响,故暂时不延伸。
那么,风险更小的指数基金呢?
作为股神巴菲特最为推崇的基金品类,指数基金的回报自然也不在话下。
先看美股。
整个美股的晴雨表,标普500近50年,复合年化收益率是7%。美国科技股指标,纳斯达克100成立至今,复合年化收益率为17.15%。
再看中国股市。沪深300近15年,指数涨幅高达279%,复合年化收益率为9.56%。
中证500近15年,指数涨幅高达404.84%,复合年化收益率达到11.73%。
其它主要宽指的年化收益率也非常的漂亮。
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0%以上!
高回报的同时,风险还相对较低。其他金融产品若想赚长期拿到10%的年化收益,基本就是提着头去赌。而指数基金不用提心吊胆,就能赚到。
二.中国之怪象:基金很赚钱,买基金的人却不断亏钱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觉得网叔在瞎扯淡。
“基金如此赚钱,为什么我和我身边的大部分朋友都在亏钱呢?”
在中国,基金赚钱,基民亏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虽说基金的平均收益很高。但整个基金市场中,真正赚钱的人比例不足20%,绝大多数投资人都在亏钱……
拿历史上的大牛基“嘉实增长”为例:“嘉实增长”从2003到2015年年末,历经多轮牛熊,总年化复合收益率23.8%,妥妥的大牛基。
回看历史数据,事后诸葛亮都会感慨:只要基金选的好,傻子都能赚到饱!
但事实并非如此。
网叔查看了该基金的盈亏数据发现:
购买过嘉实增长基金的人有53万。能盈利12倍的仅326人。剩余的,32.5万人盈利不足一倍,16.9万的投资人居然是亏钱的……
十倍大牛基况且如此,其它增长乏力的基金其惨烈之状可想而知。
2019年公募基金业绩整体较好,在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公募基金中,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为95%。
但据景顺长城基金、中国基金报、蚂蚁财富联合发布的《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即便是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39.61%,依然有近39%的投资受访者陷入亏损。
基金业协会调研了近20年的基民投资盈亏数据发现:“近20年来,投资者通过持有基金平均实际收益率趋近于0,甚至亏损。”
现实触目惊心。
基金如此赚钱的情况下,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赔呢?
1、根源是80%的人不懂基金如何投
投资基金亏损的原因很简单,说到底就是不懂瞎投。
说到这,网叔想跟大家聊聊牛顿,没错就是被苹果砸了的那位。
老师历史成就斐然,在物理学、光学、天文学、热学等多个领域均获得巨大成就,说是划时代的天才人物也毫不为过。
1720年的春天,和郁金香一样美丽的,是拥有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6个月涨幅高达700%。
如此刺激,可能一夜暴富的机会我们的牛顿老师自然不会错过。
同年初,牛顿老师投资南海公司近7000英镑,并在当年4月底迅速卖出,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获利7000英镑,首次出手本金就翻了一番!
不过故事到这里并没有以完美收场,牛顿老师将股票抛空之后,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仍在大涨,很快涨幅就达到了惊人的8倍。
看着身边的朋友大赚,牛顿老师心中懊悔不已,哎呀,抛早了,少买了。
贪婪情绪的驱使下,牛顿老师觉得还有机会。为了赚到更多的收益,果断的将10年的收入全部砸了进去……
谁知全部买在了最高点!
之后南海公司的故事泡沫由英国的《泡沫法案》戳破,股灾凶猛来袭,牛顿老师的血汗钱瞬间亏光。
牛顿这样的大神,因为不懂股市,依旧避免不了普通人陷入追涨杀跌的困境,几个月时间就把底裤赔的精光。
由此可见,懂与不懂才是赚钱与否的真正内核。
网叔大胆猜测,如果爱因斯坦也在不懂的情况下去炒股,估计不会比牛顿好到哪去。
不懂的情况下追涨杀跌是人的本能反应,概无例外。
搞不明白涨跌规律,99%的人都是看到基金涨了,贪婪上头,觉得肯定还要涨,赶紧买!看着基金跌了,恐怖迷眼,觉得还会跌,赶快卖!
于是就有了下图一系列惨不忍睹骚操作: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上图中红色树状图的长短代表了当时的基金购买量。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熊市时基金几乎无人问津,而牛市时则疯狂买入。
在不懂瞎买的情况下,80%的人都做了韭菜……
2、忍受不了高波动
除了不懂瞎买踩的坑,指数基金高波动,也很容易击穿投资人的心理防线。
上图是2006-2019上证综指的数据,短短13年期间波动巨大。
每一次波动的背后,都是无数的追涨杀跌!
持有该指数基金的朋友,就像坐上了一辆装有永动机的过山车,过程是让人心惊肉跳。
一次上下波动你可以忍一忍,但长时间让你呆在车上,难保不会出现心态的波动,贪婪滋生侥幸,恐惧诱发逃避,进而走入追涨杀跌的怪圈。
有时候即便懂了赚钱的真谛,但因为过程太煎熬,我们依然可能会因为心态的失衡而犯错。
3、忍受不了长周期中国股市有一个特点:牛短熊长。
这个特点,就意味着大家手中持有的基金,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都会亏钱……
很多朋友因为忍受不了长时间的亏损,从而错失了赚钱的机会。
假设我们在2011年3000点的时候买入上证综指。
大家会发现之后的3年时间,该指数一直在赔钱,并且一直投一直赔。
3000点时投入了100万,到2011年年末的时候资产就仅剩下了80万,1年辛苦996的工资就这么打了水漂。
本以为明年能好点,结果明年更绝望,大盘更是直接跌到了2000点,一下子再亏十几万,真是祸不单行,只能安慰自己2013总会好的……
2013年钱荒来袭,股市急跌到1880点,几天内再血亏10万,媒体到处渲染经济危机,各种砖家表示未来很有可能跌破1000点,这时心理防线彻底被击溃,选择止损退出,并大骂基金是骗子。
谁知2014-2015年,大牛市来袭,几个月的时间股市涨幅破100%,几年的收益,都集中在了这几个月。
不知道这个周期规律,80%以上的投资人,都被中途震荡洗出了股市,最终能熬到大牛市并赚钱的人数不足20%。
以上就是大多数投资人买指数基金亏损的根本原因。
三.究竟如何买指数基金才能赚钱?指数基金赚钱与亏损中间其实只隔了一张窗户纸,就看你愿不愿意捅破了。
1、指数基金为什么能赚钱?
真相:指数基金是长期上涨的,年化收益接近10%
之前的几十年,中国经济一直处在突飞猛进当中。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推手,其实是行业在不断增长,行业背后的龙头上市公司的利润在不断增长。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GDP)增速2.3%,背后各个行业的增长率为2-4%,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率可达5%。
而公司的利润又与股价挂钩,长期来看,利润增长5%,股价也会增长5%,持有一篮子优质股票的指数基金增长也会在5%左右。
所以,只要中国经济仍在不断的发展,指数基金就能长期上涨,并能带给投资人不错的收益回报。
比如沪深300,涵盖了A股300家龙头股票,增长走势与国家的GDP几乎重合。
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沪深300从2005年最初的1000点,上涨到了2020年的5067点。
其他指数表现也极其类似:
上证指数从1991年最初的100点,上涨到了2020年的3473.07点,整整翻了35倍。
恒生指数从1964年最初的100点,上涨到了2019年的27231.13点,整整翻了272倍。
中证500从2005年最初的1000点,上涨到了2019年的6367.11点。
2、国内的指数基金不仅涨,还是有规律的波动式上涨。
除了上涨之外,指数基金还是有规律的围绕估值中枢上下波动的。
波动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能给到后入场的投资人创造低筹码买入,高价格卖出的机会,从而保证大家都能够赚到不错的收益。
当然了,如果像过去10年美指那样长牛的话,基本上就是先到先得了。
当然波动式上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波动为大家创造了低位入场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高位踩空的危险。
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可以将指数量化的方法,虽说不是完全的精确,但一定有相对的精确性。
市盈率就是当下最常用的一个估值量化指标。
PE(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PE越小则我们收回投资成本的时间越短。
买股票的本质就是出资成为公司的股东,让公司替我们赚钱。
假设你投资的股票市值3亿,每年利润2000万,则PE=15,意味着你的投资15年后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明年牛市来临,股价大涨一倍,市值变为了6亿,则PE=30,意味着30年后才能收回成本(30倍估值),比平均估值一下子高一倍,这就明显被高估了,未来肯定是要下跌的。
如果后年熊市来袭,股价直接跌了一倍,跌到了1.5亿,则此时的PE=7.5,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投资7.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7.5倍估值),比市场平均估值低一倍,明显处于了低估状态,未来的话肯定是要涨回来的。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在低估的区域买入,在高估的区域卖出,就能赚到不错的收益。
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将沪深300指数2015-2020年的数据进行划分,绿色区域代表低估区,红色区域代表高估区。
我们在指数低估时分批买入,在高估时分批止盈卖出,就可以轻松跑赢沪深300指数,赚取年化10%以上的收益率。
那么如何快速、便捷地查询到对应指数是被低估还是高估呢?查询的方法也非常的简单,现在蛋卷基金、果仁、且慢等很多软件都可以轻松查询。
(数据时间:2021年8月25日)
绿色代表低估、黄色代表正常、红色代表高估。
只要我们在指数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候逐步卖出,就能赚钱。
简单总结一下:
由于指数基金可以被量化,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估值指标,在指数基金处于低估时买入,减少持仓成本。
而指数基金是随着中国经济不断上涨的,终有一天市值会超过我们的持仓成本,这个时候我们选择将它抛出,就能赚钱。无论你是一把梭,还是分几次买,还是定投买,只要买在低估,卖在高估,都能赚钱。买入方法只是影响赚多赚少。
四.指数基金到底怎么买?1、建议定投买
对于新手,网叔还是推荐大家基金定投。
读到这大家肯定又有了疑问,既然低估买入就能赚钱,为什么不在低点一把梭?操作简便不说,指数大涨时还能吃到更多的收益,何乐而不为?
想法确实是好的,但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以上种种回测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未来的行情如何没有谁敢百分百的打保票,一把梭的方法太过激进,万一后面遇到大跌呢?
那个时候满仓的话,就非常被动。而且满仓大亏,对于心态的影响也非常大,试想,你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吗?
相对于一把梭,分批买入,更有利于摊低波动。即使你的投资水平很高,可以看准波段,也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将资金调整成分批买入,不要一次性的一把梭掉。
对于普通人,还是建议大家采取基金定投的方法,即按设定好的量化规则投资,傻瓜、省心、最终收益也未必会差。
基金定投优点如下:
(1)择时要求相对较低
长期坚持定投,持仓成本会趋于固定。
假设从2007年开始定投沪深300,从回测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从2010年开始定投的成本线开始趋于直线。
并且在2010年之后,随着定投期限拉长,成本后续变化的极其缓慢,并在最终趋于某一个固定值。
(2007-2010年之间的定投成本线归于一体)
对择时要求低,可以避开明显高估的大牛市,在中低部买就可以赚钱。
(2)波动也被降低了
假设你拿100万一把梭,基金暴跌20%,则直接亏损20万。
但如果你把资金分成五份进行定投,即使基金暴跌20%,当期浮亏也就4万元,仅相当于你总投资金额的4%,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心理压力。
(3)可以有效杜绝黑天鹅下一锅端的风险
系统性风险虽然概率极小,但仍然不得不防。
比如日本1991年炒房导致的经济泡沫,整个股市直接崩盘。
再比如2013年的钱荒。
还有之前的贸易战,现在的疫情,也有可能击穿估值的底线。
定投相比于一次性投资来说,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即使遇见了黑天鹅,我们也可以通过及时调整仓位来规避风险。
(4)资金利用效率增大
一把梭需要一次性拿出大量的资金。
而基金定投每月操作几次,大家只需要利用工资结余进行定投即可。不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手上钱的利用效率。
五.指数基金量化定投策略:定期不定额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实操部分。
依据上面的原理,我们只要在指数基金相对的低估区域买入,并在相对高估区域卖出,就能赚钱。
为了方便执行,我们这里将策略再做一个精细量化。
第一步:将指数的低估、高估进行准确量化
上面已经讲到,PE越小,则收回成本的时间越短。
“到底5是小,还是10是小?”
不同指数由于背后的成分股不同,评估的标准自然也会不同。
对于发展迅猛的创业板来说,PE在38以下就算低估,而沪深300呢,PE小于10才算低估。
所以估值的高或低只能在指数的内部进行体现,我们运用“估值百分位”法就可以计算出对应指数低估与高估的数值。
估值百分位法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指数过去几年或十几年的历史估值数据用作参考,并把数据的大小按照百分位进行分类,从而来判断指数现在估值的高低。
如果所处的百分位越高则代表该指数当下的估值越高,不适合买入;所处的百分位越低代表估值也越低,当下则是非常好的投资时机。
以沪深300举例,我们将近10年沪深300的所有PE值进行汇总,得出了30%、50%、70%位置的临界值。
(不同指数PE百分位对应的数值)
假设当下沪深300的市盈率为10,小于历史百分位30%的12.02,意味着沪深300当前的估值比过去十年中70%的时间还要低,当下明显处于被低估的状态,我们现在买它就能捡漏。
PE百分位如何查询上面也跟大家介绍过,非常的傻瓜。
我们直接借用第三方数据,抓出当前指数的PE百分位。
第二步:低估买入,高估卖出
搞懂了估值百分位概念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实操。操作非常的简单,就是常见的小学算术,大家按照表格执行即可。
1、低估买入
当指数PE、PB估值百分位有一个低于30%,且另一个不高于50%时,开始买入,越跌越买。
定投比例=1-(当期估值百分位-20%)/10%
2、不高不低,持仓不动当指数
PE、PB估值百分位处在30%-50%之间(包含),则持仓不动。
3、高估卖出当指数
PE、PB估值百分位有一个大于50%时,开始开始卖出,越涨越卖。
卖出比例=(当期估值百分位-50%)/10%
举个例子:
假设沪深300的PE百分位为49.04%,PB百分位为33.64%。
执行决策:PB大于30百分位、PE小于50百分位,则本期不进行定投操作。不卖出也不买入。
假设沪深300,PE百分位20%,PB百分位为10%。
执行决策:PE、PB估值百分位均小于30%。则本期操作买入,选取PB、PE中估值百分位较小的进行操作,固取PB=10%。
定投比例=1-(10%-20%)/10%=2,买两份。
量化策略执行操作如下图
(绿色部分买入,红色部分卖出)
按照如上策略,我们选取沪深300指数(2016-2019年末)进行每周定投,并进行回测。
(绿色买、黄色持仓不动、红色卖/回测数据太长,故我们只截取了其中一部分)
回测区间定投的总回报为37.91%,平均年化收益率可达8.22%。我们开始定投的时候,沪深300点位是3725点,现在的点位是3820点。沪深300几乎没有上涨,但我们依然取得了8.22%的回报。
为了节省文章篇幅,网叔这里只用了沪深300举例。
实操中,大家可选取多个指数基金进行组合搭配,这样风险可变得更为分散,低估买入的机会也会变得更多,也能取得10%左右的收益。
六、现在怎么买?用一句话总结:低估买入,高估卖出。
当然,如果遇到优质资产,也可以适当放松估值的容忍度,在估值适中时入场。
如果要详细讲解的话,我们就要把指数基金拆分成三个类型:
(1)宽指数基金
(2)策略型指数基金
(3)行业指数基金
接下来网叔从这三个不同种类的指数基金出发,盘点一下它们不同的买卖逻辑。
1、宽指数基金
投资宽指数基金,实际就是在赌国运。
因为宽指数基金是由一个国家表现最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定数量上市公司组成,并且会每年更替,去掉业绩不好的,换上业绩表现优秀的。
这种设计模式使得宽指数基金很稳健,并且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只要国运在,经济就能发展,指数也就不会出现“中道崩殂”的现象。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等。
面对这种指数基金,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结合A股的牛熊轮动,低估买入,高估卖出。
2、策略型指数基金
投资此类基金,同样可以看作是一个赌国运的行为。
但和宽指数基金不同的是,策略性指数基金主要针对“特殊人群”定制的,比较常见的是红利指数基金和低波指数基金。
如果你喜欢分红,可以选择红利指数基金;如果你是一位稳健投资者,接受不了高波动,可以选择低波指数基金。
目前我们常见的策略型指数基金主要偏向价值风格,盈利稳定,成长性比较弱。
因此在投资时,我们更要遵循“低买高卖”的原则,尽可能在估值非常低的时候买入。
3、行业指数基金
投资行业指数基金,就是在赌国运之下,你投资的行业运势。我们经常听到的“好行业、好估值”,在投资行业指数基金时将显得更加重要。
而行业,又有优劣之分,因此接下里我们再将行业指数基金分类详细说明。
(1)优质赛道
优质赛道不多,特点是高ROE、高利润增长和高成长性的特点。
比较常见的优质赛道有医药、消费等。
优质赛道因为成长性好,所以消费估值的能力很强。也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估值长期居高不下。
所以优质赛道估值适中就可以考虑定投。
(2)普通赛道
普通赛道的特点是高ROE、稳定的利润增长,但是往往成长性一般,上升空间不大。
投资这种赛道,又要遵循“低买高卖”。
因为成长性一般,所以很难靠利润增长消化估值,所以投资时要尽量在低估的时候入场。
(3)衰退赛道
这类赛道往往市场空间见顶,不怎么赚钱,甚至出现长期衰退。
市场资金往往不会投资这类赛道。
自然,我们基民也尽量不要去参与这类赛道的基金。
说了这么多,网叔知道大家已经蠢蠢欲动,快要按捺不住自己想要赚钱的心。
下面网叔整理了目前市场上比较“优秀”的指数基金。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1、赌国运,追求稳健可以考虑: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科创50,恒生指数
基本涵盖了中国A股的未来趋势。
2、最顶级的核心资产三个:中证白酒,中概互联50,纳斯达克100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最近中概互联虽然有点“困难”,但大方向上还没“质变”,赚钱能力依然挺强的,风险厌恶的朋友可以暂避。
3、追求股息率高,可以考虑:中证红利
如果想知道网叔具体的筛选逻辑,可以去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比较好的指数基金可以推荐?
这里网叔再分享一点自己的小经验。
说易行难,事后诸葛亮空谈往往很容易。但真到了真金白银实操,面对亏损,大家心理上还是会因害怕不敢加仓,遇到大涨的时候还是会因贪婪而不想卖出。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好心理准备:
在买入之前反复预演各种走势,并提前想好应对的措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样不管市场什么样的走向,我们都能相对轻松的应对,心理平静的状态下,盈利也会变得越来越平稳。说到底,未来的投资中无非三种走势:下跌、震荡、大涨。
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连续两三年亏损都正常。
这时市场不断下跌,各种耸人听闻的消息满天飞。在车上的人会情不自禁地害怕,一次20%的急速下跌,也会让人产生再跌1倍的错觉。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骂定投是骗子。按策略坚定买入,越跌越买,几年以后,会有丰厚的收益奖励你。
(2010-2014年基金一直在跌,忍过这4年,2015年就能获得超额回报)
买入之后,也有可能一直震荡。这个时候大家也千万不要心急。要知道中国股市在大部分时候都处在震荡当中。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大家就当在基金中存了一个定期存款。因为终有一日会获得超额回报。
当然也有可能刚买就上涨。
这时大家不要拍着大腿后悔自己买少了,更不要看着基金一直上涨,就继续追高买入,陷入追涨杀跌漩涡之中。
建议这时果断换其他低估的指数定投。短期内,低估的指数可能没行情,还有可能继续跌。但长期的话,低估的指数迟早会涨起来。
无论哪种情况,按策略坚定执行非常重要。
只要股市还在围绕中枢上下波动:
在低估区域买入,在高估区域卖出,就大概率赚钱。
七、具体怎么买?
投资哪些指数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要配置对应的指数基金了。
买指数基金,有场内买和场外买的区别。两者各有优点和不足。
场外基金:操作简便,1元可投,基金品种丰富。缺点也很明显,费率较高,赎回时间较长。
场内基金:费用低廉,可随买随赎。缺点就是需要股票账户,操作有点困难,不适合小白。
对于新手来讲,入门一般建议大家购买场外基金。
除了买入方式之外,选择指数基金还需要注意五大要点:
(1)基金成立时间不能低于2年;
(1)基金规模需大于2个亿;
(2)交易手续要求相对较低;
(3)跟踪误差必须小;
(5)尽量优先买业绩较好的增强型基金。
这里网叔为大家演示一下具体的买入实操,拿沪深300举例:
步骤一:打开某场外基金网站(下面是好买基金网)
步骤二:点击首页工具-基金筛选
步骤三:基金类型筛选出“指数型”
步骤四:做进一步筛选。选择大盘指数、增强型、并将近1年、近2年、近3年的业务排名调至前1/4,最后在筛选框内输入沪深300。
步骤五:如此筛选下来符合条件的共有2只基金。
直接点击基金,可以看到基金的规模以及基金的成立时间。
以上2个基金的规模都在2亿以上,成立时间也都在2年以上,固都做保留。
步骤六:寻找费率最低的基金。
指数基金费用共分为三块,购买费用(申购费率)、卖出费用(赎回费率)和管理类费用(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销售服务费率)
基金总费率=购买费率+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卖出费率
通过计算可知,总费率最低的“富荣沪深300指数增强C”是投资的最优选。
PS:
从上面的例子中,大家会发现部分指数基金后面带有A或者C的后缀。
A类基金:申购赎回费(买入和卖出的时候)要收,但不收销售服务费。
C类基金则相反,申购赎回费(买入和卖出的时候)免费,但渠道却要收销售服务费。申购赎回费是一次性收取的,而销售服务费却是按天计提的,所以很明显,短期投资选C类基金更合适,长期投资选A类更合适。由于定投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所以一般来说选A类基金会更省钱。
八、投资经验和深度研究之后的一些总结1、定投的局限性:定投不是万能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定投不是万能的!定投不是万能的!定投不是万能的!
定投的优点非常的明显:
(1)对于小白来说,你不用过多考虑什么点位入场(除开牛市末期);
(2)指数基金大幅度波动时,摊低购买成本的作用会非常的明显;
(3)每月定投一次,方便手头资金不多的打工族。
但定投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定局限性的:
(1)定投基于过去的股市走势,但不代表未来。
定投的策略是基于A股牛短熊长,波动大的特点来制定的。通过定投可以帮我们有效的降低持仓成本。
换言之,定投恰好适合这种走势,所以表现出来的效果很好。
但过去不代表未来,如果未来指数走势变了,那么定投适用性就差了不少。
如果像美股这样的走势的话,定投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
低估位置一把梭,反而更有效。
大家在买入指数基金的时候,一定要深刻理解到指数基金赚钱的原理,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2)对于大额资金不太实用
当我们手中持有一笔大额资金时,定投加仓的速度太慢,适用性也不太强。如遇这种情况,大家需要底仓+定投的方式配合使用。
(3)收益有限
定投能保证你买到相对低估的区域,但不能保障大家都买到最低点。
降低了难度,降低了风险的同时,但也降低了收益。
简单总结一下,定投胜在稳定。股市上涨时,定投的收益不会像一次性投资那样飙升,但是在下跌时,总的盈亏幅度也较少,是市场上风险较小的一种投资方式。
当然了,中国大A股是牛短熊长的,采用基金定投可以帮助我们在熊市的时候不断降低风险。在牛市赚取市场的平均收益。其实也足够了。
2、反复学习+反复实践
(1)学习、学习、再学习
李笑来的一句话。
A. 反复学习,透彻理解每一个细节的内含,才能真正在实操赚钱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看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就算是把基金弄懂了。
实际上你可能只了解到了精髓的20%,真正面对实操的时候,还是会不知所措。
如果想定投基金建议大家至少把这篇文章反复学习5遍。
直到你心里非常的清楚该如何实操赚钱,并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有了心理预期,敢真正投入资金,你可能才叫基本懂了。
B. 反复学习,你就能克服人性弱点
越懂,你就越知道未来要发生什么,并且能够做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
这样,大家在遇到下跌的时候就不会恐慌,遇到大涨的时候就会盲目贪婪。
恐惧和贪婪本质都源于无知。
让资金的本欲条件反射式随波逐流。
如果你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你就不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C. 反复学习,你也可以应对未来的任何变化
阿里巴巴一句话:拥抱变化。
市场是一直变化的,没有任何一个死板硬套的办法能帮助你一直赚钱。
唯有反复不断的学习,并怀有敬畏之心才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2)实践、实践、再实践
知行合一,谈何容易。
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书本上的,人家的经验总结。
只有自己亲自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核。
就像游泳,光学习不实践的话,即便是世界冠军亲自讲授。他把嘴皮子都磨破了,你依然还是不会的。
想学好游泳,就必须亲自下水。练习练习再练习。有时候呛几口水,比什么都有效。
在基金定投的实操过程中,大家肯定还会遇到种种的问题。
开始执行的时候碰壁是很正常。但网叔相信,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之后,相信你一定能够得心应手!
3、敬畏风险,享受复利的价值。保持耐心,慢慢变富
(1)不要亏损、不要亏损、不要亏损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
比的不是某一段谁跑的更快,而是在慢慢长途中,谁更稳,谁更持,谁真正笑到最后。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投资的第一条准则就是保证本金安全,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请参考第一条。”
这是股神用血的教训总结出的经验,每次受诱惑,头脑冲动的时候,一定想想这句话。
记住一个常识,高收益背后对应的是高风险。
比如指数基金,长期回报趋于稳定,约等于指数基金背后的上市公司利润增速。
指数基金作为市场上公认的低风险品类,它的平均收益其实就是整个投资市场的分水岭。如果大家妄想获得超额收益,牛市的时候疯狂追高,或者嫌弃指数基金的潜在涨幅不够大去玩股票,就必定要冒巨大的风险。
市场上这种诱惑性的产品还真不少,私募、P2P、虚拟币啊,每几年就折腾出点新玩意,收益20%-150%不等。
但是一旦踩空,轻则几年白干,重则万劫不复。
近几年被高风险投资产品搞的一夜返贫的案例太多了。
网叔有一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前两年直接赔掉了两套房,从中产阶级一夜跌落到底层。
人到中年摔倒了,上有老下有少,就很难了。
一次高风险的投资就可能让你前面20-30年的积累灰飞烟灭,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所以,敬畏风险才是财富持续增值的关键,建议大家尽量把眼光放长远些。每次遇到不确定的风险,多往后退一步,不要让自己吃亏。
只要能坚持不亏钱,20年下来,我们的财富就能战胜80%以上的人。
(2)复利是普通人实现财富自由的最佳捷径
坊间传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核爆炸,而是复利。复利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稳定的收益+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滚起巨额的财富。
指数基金定投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属性,对于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来讲,是一款非常好的开辟第二收入来源的工具。
搭配时间复利的魔力,就可以使我们实现相对的财富自由。
假设网叔每年拿出10万元定投,每年复利10%:
第一年收益1万元,不多。第二年收益增长为2.1万,变化也不大。
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到10年、20年,我们就会发现量变会带来质变。
第十年我们的收益达到了16万,总资产达到了175万。
第二十年我们的收益直接达到了58万,比辛苦工作一年的工资还要多出几倍,总资产更是从200万,增值到了630万,整整翻了三倍还要多。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这也是基金定投所释放的能量。
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ps:
为了进一步的降低风险,我们最好还要搭配着巴菲特指标来操作。
比如15年股市曾出现过一次大疯牛:
从2011-2014年底经历了长达四年的长熊,按照定投的策略我们手中积累了太多的筹码。
而2015年的大牛来势凶猛,只持续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股市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来的快,去的也快。
按照如上的策略操作,我们根本来不及抛售掉所有的筹码,收益会不太理想。
但有了巴菲特指标搭配效果就不一样了。股神巴菲特认为:
若股总市值/GDP总值的比率处于70%至80%的区间之内,这时买进股票就会有不错的收益。
但如果在这个比例偏高时买进股票,就等于在"玩火"。
按照巴菲特指标,A股总市值/GDP总值高于80%不定投,高于90%则一次性全部抛出。
2015.4.17日巴菲特指标达到93%。
2015.6.12日5000点的时候巴菲特指标飙到了120%。
在此期间,将基金全部抛出,获得的平均收益则会更高。
虽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小,但我们也要做好应对。